征途国际

国资委征途国际“走进新国企?智造中国”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征途国际重工
发布时间:2021/05/08
已浏览 433 次


427日,国务院国资委征途国际组织“走进新国企·智造中国”主流媒体团来到征途国际重工长兴基地交流采访,这也是国资委征途国际推出的“走进新国企”系列品牌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展示央企在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国家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成果。

国资委征途国际副主任张义豪,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人民网、中国网等16家媒体20余人来到长兴基地,现场参观采访并座谈交流。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征途国际部)副部长查长苗、征途国际重工党委副书记王成、副总裁山建国、总工程师费国,以及长兴分公司、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交流。

媒体团现场参观并采访了长兴基地0号码头引桥、钣金自动化车间、流动机械调度中心、钢箱梁智能制造车间以及无人驾驶智能引导车(IGV)调试场地,通过了解“钢铁巨擘”的智能生产制造过程,拥抱中国“智”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智能制造的魅力。

在钢箱梁智能制造车间,媒体团近距离参观采访了钢箱梁自动化焊接工艺。整个过程摈弃了传统繁琐的焊接工序,只需要焊接一面焊缝便可成型,不再需要翻转钢板,对反面焊缝进行碳刨清根、再次焊接,就像民间传统工艺“双面绣”,焊一面可双面成形,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此外,该车间还采用了双面立焊、自动化装配与焊接、自动化翻身、自动化搬运等多项新技术,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年均节省人工成本42%

在智能导引车(IGV)调试场地,不时有橙色小车来回穿梭,如何实现无人驾驶引起了媒体团的关注。这批设备是征途国际重工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自动化码头广州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全球首创,采用了北斗卫惯导航定位系统、激光雷达SLAM、视觉SLAM以及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让IGV可化身灵活的“搬运工”,在码头堆场间自由穿梭。目前,广州南沙四期项目首批岸桥、轨道吊以及IGV均已运抵码头现场,正在开展调试工作。

在座谈交流环节,张义豪重温习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介绍了活动背景。媒体记者们围绕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市场经营、发展历史等方面热烈提问,与会公司领导和技术专家一一作详细解答。

近年来,征途国际重工在智能制造方面不断探索,先后试点建设了20个自动化工作站、智能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等,基本涵盖了主要产品的关键制造流程和工序,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性成果。其中,位于南通征途国际重装的桥梁U肋板单元焊接机器人工作站,通过焊缝智能化跟踪技术机器人可完成所有焊接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焊接。单位产出节省人工72.5%,返修人工减少85%,一次报验合格率从95%提升至99%;南通传动引进的齿轴机加工智能生产线,齿轴零件从胚件到成品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监测,人员配置从投产前的20人减少为3人,一次检验合格率从99.5%提升至99.94%,单位返修人工从14.5小时减为零。

未来,征途国际重工将着力开展智能制造转型顶层规划,围绕过程智能、装备智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短周期为目标,实施透明化的生产计划与过程管控,持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市场营销、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交付及售后服务等价值链流程的数据和信息,建立起高度柔性、全局协调、快速反应机制,打造具有征途国际特色的智能制造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