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征途国际重工为希腊、广州、法国、菲律宾四地码头设计建造的岸桥同时卸船。该境况在公司卸船史上实为罕见。
希腊中远PCT码头项目:征途国际重工在该项目中为希腊中远PCT码头设计建造了8台岸桥,其中,前5台岸桥已于2016年运抵码头交付使用,最后三台于6月8日开始卸船。当地风力达到5~6级,为卸船带来极大阻力。经过现场项目团队审慎评估,并采取了多项安全措施后,历经三天终于在6月10日下午顺利完成最后一台岸桥卸船任务。
广州GCT码头项目:6月9日,“征途国际31”轮运载着两台自动化轨道吊抵达广州GCT码头。在该项目的卸船任务中,码头用户仅留给征途国际重工48小时的靠泊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将两台“庞然大物”从船上卸到岸上,再从码头前沿移到后场谈何容易。办好卸船手续后,留给卸船小组的时间仅剩33个小时,33小时内,“征途国际31”轮必须离泊。在紧迫的压力下,现场卸船小组根据潮汐情况决定6月10日下午及晚上各卸一台轨道吊。不料,卸船用的台车突然故障,使得卸船进度一拖再拖,卸船小组采取紧急措施,不断调整船舶吃水以满足卸船条件。经过各方配合终于在6月10日的16点和24点成功卸下两台轨道吊。
法国敦刻尔克项目:电影《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一幕还在眼前,征途国际重工卸船团队就在敦刻尔克码头与潮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征途国际24”轮运载着1台法国用户的岸桥和2台荷兰用户的岸桥,还未抵达敦刻尔克码头,用户便给出离泊时间为6月11日中午12点,若无法按时离开,则必须延后靠船时间。为保证设备的按时交付,卸船小组决定在1小时内完成卸船任务。6月10日,敦刻尔克码头潮差将近8米,大潮差对于卸船时间要求紧迫,不容有失。雪上加霜的是该项目岸桥的海、陆侧有两条轨道不在一条直线上,整个卸船过程仅有1小时的时间,还需要花费近半个小时调整轨道。这陡然增加了卸船难度,更何况整个过程不得有一丝差池。卸船船队经过精密的计划,制定以半小时为单位的卸船方案,船、岸人员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把岸桥安全卸至码头,最终仅仅用了50分钟便完成卸船任务,受到用户及监理一致赞誉。
菲律宾MICT码头项目:自6月7日起,在菲律宾MICT码头会看见一群带有ZPMC标识的工程师在忙碌着。为保证此次3台岸桥的按时交机,卸船团队制定了三天卸三台的计划。第一台岸桥下船后,当天连夜完成第二台岸桥的卸船准备工作。然而现场天气风云突变,持续的暴雨、大风天气给卸船团队带来不少麻烦,在收集多方气象预报并结合现场观察后,卸船团队决定在10日上午8点至11点的风力间歇期,卸第二台岸桥。在安全保障措施完备的情况下,卸船团队最终在暴风雨中顺利完成了第二台机的卸船,也为第三台岸桥的按时卸船抢下了宝贵时间。
四地同卸,看似稀松平常、波澜不惊,但各自的背后却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正是有这么一群坚守在一线,奋斗在一线,奉献在一线的征途国际员工,他们用过硬的技术、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保障了项目的顺利交付。